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医门仙踪 > 正文 第二十六章 莫犹豫,乃证医心恒常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有句俗话:怕天下雨还不出门了吗?这就是对坚定最好的诠释。www.biquge001.com天要下雨,这是绝对而肯定的,就是不知道老天爷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不下雨。出门归出门,该出门还是要出门,不论老天爷高不高兴下不下雨。

    明知道天要下雨,你跑出去干啥?谁都不是笨蛋,天下雨就带雨伞穿雨衣不就完了。实在太大的时候大不了去躲躲也就是了。所以下雨归下雨,出门归出门,只要该出门,那就出去就行了。

    那为什么还要怕呢?

    无非是怕因为下雨衣服给淋湿了,衣服淋湿了就要换,换下来的衣服就要洗,洗衣服就要用洗衣粉,最重要的是还需要自己动手,这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了,还有因为这衣服时我最喜欢最心爱的,怎么舍得让雨给淋湿了呢?

    穿雨衣吗,多丑啊;带雨伞呗,真麻烦,谁没事带个雨伞,雨中漫步不是更浪漫么?他姥姥的,到底出门还是不出门呢?等你犹豫完了,黄花菜都凉了,哪道菜都甭想赶上。其实反过来想一想,这下雨和出门压根就是互不搭嘎的两回事,下雨是自然现象,出门自然是因为需要出门,出门就有事要做。谈不上怕不怕,之所以怕,就是因为下雨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出门遇上下雨又是另一回事了,要么实在不行躲一躲,打个的也可以,构不成不出门的要件,除非是实在没必要出门。

    如果实在没必要出门的话,那下不下雨也不构成出门的要件,反之亦然。遇上这种情况,只要分清楚该不该出门,有没有必要就行了,天下雨只是偶然中的必然现象而已。恰好必须出门的时候,碰上老天爷不高兴下雨而已,但是老天要下雨是必然的,正如前文说的那样,无非什么时候下,下达还是下小的区别罢了。

    该出门出门,不管有雨没雨,雨大雨小,莫犹豫即可。

    如果印证到丁逸最近遇到的事情上,其实也一样的。他之所以一直有这种躁动,其来源就是焦虑与犹疑这些负面情绪所造成,之所以有身受劫是因为身体本来就有这些问题。这些就好比是老天爷要下雨,是必然的,每个人,就算是修行到了出神入化境界的高手也会有自己的焦虑和犹疑,也曾有暗疾隐疾,无非是他们从中超脱出来,不再因为这些事构成阻碍自己前行的障碍而已。

    人人都有暗疾隐疾,就看什么时候发作出来;人人都有焦虑等负面情绪,就看什么时候影响自己,但是这些和自己所要做的事情并无必然联系,即便有些阻碍,但绝对不是做不成事的借口。这就好比是明明必须出门去接孩子,总不成因为出门遇到下雨,这孩子就不接了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孩子当然还是要接。那遇到下雨怎么办?打车开车打伞穿雨衣都是选项,最终的结果就是要把孩子接回家。

    同理,修行精进遇到身受劫怎么办?不怎么办,想办法解除这些麻烦就是,无论是吐纳以调节经络,还是运动以强身健体,这些都是选项,最终的结果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因为你现在不解决,将来它还是要出来作怪,比如年老体衰的时候。总之,遇到这种问题,不犹豫,莫退缩即可,如果是这种求证修行的人,连这种念头都不该有。如果有呢,怎么办?不怎么办,仔细想清楚,自己是愿意被这种一时的困难压倒呢,还是愿意一劳永逸就行了。

    之所以要迎难直上,就是因为这种难关能够被克服也必须被克服。古人不是说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遇到困难是必然的,难度大小谁都不知道,如果是绝对无法解决的事情那就不是困难了。好像这世上的事情,除了让宇宙围着自己转,让地球听我心意这些事情之外,还没什么事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

    病有可治不可治,病人因为病入膏肓当然也会心情不好,行事过激也在所难免,可医生的职责就是职责,并不因为自己遇上自己力所不能的病就不是医生,也不因为病人误解自己就该忘记自己的天赋职责,该咋样咋样。有啥事等尽了自己的职责之后再说其余。就如那也叫上官平的医生明知道吴天不是东西,即便心里对他再愤恨,可眼见他惊惧闭气,痰迷心窍,终究还是要救人。

    这些就是丁逸终于冷静下来的原因,虽然并不会因为他终于冷静,并理解了作为医者该有的心境后,这身受劫就会立即消退。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些医生安慰病人的话其实照样也适合自己,劫数说来就来,因为它本来就存在,想要解决这问题,可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修行有修行固有的规则和规律,不急不躁,莫退莫疑才是正确的态度。

    想明白这些之后,丁逸便回到自己住的病房收拾好东西,然后办理出院手续了。净化身心的话,在医院里可不是最好的地方。从这一日起,丁逸忍受着身体中的痛苦一直坚持每日的定座修炼,就连练剑都没有少哪怕一分钟,该上课还是要上课,该去见习的时候还是要去见习。

    杨济时看着这一切,心里终于放下来了,虽然见丁逸这么苦苦熬炼心有不忍,可终究也只能叮嘱他不要犹疑而已,这一点谁都帮不上忙。

    这一坚持,就创下了一个惊掉一地眼球的记录,丁逸的身受劫竟然缠绵了足足九个月之久,直到第二年七月份,也就是大一下学期结束,刚刚放暑假的时候。这在天下修行各派都没有见过谁的身受劫能度这么久的,而这一点也正印证了杨济时初时的判断,若是按正常情况来说的话,丁逸的修行至少要半年时间才能破进身受劫,原因就是炉鼎中的缺憾实在太多,受到影响太大了,这无形中也会限制修行的进步的。

    这九个月来,丁逸每日练功不辍,这一天阳历的七月初七,正是初夏时节,丁逸照常忍者身上的不适在那四合院背后的松林里练剑,七十二式太极剑刚刚打到一半的时候,忽然身体里一直缠绕的那些不适忽然间莫名其妙退去了,四肢百骸充斥着无比的舒适的感觉,抬头踢足之间充满力量感,搞得丁逸极不适应。

    这么长的历劫时间,对他也不是全无好处的,至少在定力上,丁逸已经是少有的高手了。定力定念是一种很奇特的东西,说它有却无形无影,说它没有却无处不在,在丁逸度过身受劫之后,神识中竟然能感应到四周所充盈着的旺盛生气以及弱不可辨的阴气和秽气。相比未渡劫之前,已经精深了太多太多了。

    也是从这一日起,杨济时开始教授他医门的独门医术,循经诊脉之术。这种手法其实简单,就是在切脉的时候以神识透入患者的炉鼎,以历身受劫的那种心法为根基,以不动的态度去感应病者的体内的真气的律动。

    在学了这种法诀之后,丁逸忍不住道:“师父,我们医门的法术都是不是自己找罪受啊?”

    杨济时笑道:“何出此言啊?”

    “你看着循经诊脉术,这哪儿是诊脉呢,就是把病人本身的炉鼎经络作为标靶,然后以自己神识为中转,将病人的痛苦如实印入自己的感应中。我那个郁闷 ,如果对方是得了阑尾炎,那我自己也不跟着常常阑尾炎的滋味吗?”

    “你笨吗?阑尾炎这种简单的望闻问切就能判断的疾病,哪里需要用这种神通手段?只有遇上了疑难杂症,普通手段很难判断的情况下,这才会用到这种循经诊脉术。我们医门度身受劫的心法叫做‘味苦’,这种循经诊脉之法就是以此为根基方能修成的法门,而这种法门也是检验自己修行精进情况的一种印证法,你懂不懂?”

    “哦,原来是这样,那是我想歪了。”丁逸汗颜道。神通这种东西惊世骇俗,施展起来有各种讲究和禁忌,是不能随意用的。医门之所以叫做医门,还在于医术的精深,如果什么病都需要用到独门手段的话,那这不是医门传人,是神经病了。哪个精神正常的人会无论遇到什么人都用这循经诊脉术去给自己找罪受呢。

    杨济时看了看墙壁上的石英钟,道:“以你的根底,学会这循经诊脉术并不难,无非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经验而已。明天我要去北京参加医学学术交流研讨会,这门诊的事情我就交给你了。反正现在是暑假,你也没事可干,就当勤工俭学吧,我已经跟院长打好招呼了。”

    丁逸一愣,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师父,我行吗?”

    杨济时语重心长:“你跟着我学医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吧,很多该教你的,我已经教了。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很多东西是师傅教不了的,需要你自己去消化吸收,然后化为属于自己的医术。这个你应该懂的。”

    杨济时说得没错,中医是一个经验性极强的门类,并不是看了几本书,学了几个方子就能给人看病那么简单。在中医行里面,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说法,没有十年的临床经验,按照过去的规矩,连出师的资格都没有。丁逸无奈,也只得答应了,他原本还打算回家去看看呢,现在师命不可违,只能打消这个念头了。

    见丁逸点头,杨济时又继续道:“还有一点,我一直没有跟你说过。你一直所修的法门,都是‘大方诸宫服日月芒法’,这种功夫自然不是邪道,而且简单易操作,这是它的优势。但是我们医门也自有正传法诀,而到如今为止,我传授你的都只是相应境界的心法,却并未传授我们医门的根本法。”

    “师父的意思是……”

    “我们医门的传世法诀叫做《医门宗鉴》,其中自有秘法。你是想现在就开始学呢,还是等你大成真人以后再重头印证得失呢?”

    丁逸想也不想地道:“师父,我选择后者。要说各次第秘法印证指引,其实我并不缺,二来这‘大方诸宫服日月芒法’毕竟是引我再入修行的缘起,所谓有始有终吧,这是我的想法。”

    杨济时点点头道:“我了解你的性格,其实这问题根本不必问的。你所学的东西修成之后自有妙用,也在当世各派传世法诀之下,无非少了各次第境界的指引和讲解而已。不过你最不缺的就是这个,前世各次第境界早已了然于心,再无疑惑处,只要没有什么大的意外,修至大成是没什么问题的。不过我如果猜得没错,你的前世所修是剑仙之术,对不对?”

    “是这样的,只是弟子……”

    “我没有要你重新拿起它。我的意思是既然这‘大方诸宫服日月芒法’是传统的丹道之术,那么你就索性依照道家丹道次第来依次修行,这样也就免了很多弯路。”

    这个不错的建议啊。度过身受劫以后,五脏六腑功能达到最佳状态,若以丹道境界来类比,则是“五气朝元”的境界,而在五气朝元境界之后的修法,则是求神气固结,神识化元。如果撇开各次第心法不说,在市面上都能找到通往这个境界的法门。前辈就是前辈,这一指点,可让丁逸眼前一亮,仿佛指路明灯一般。

    只听丁逸想了想,道:“若说依丹道修行的话,世间传世道法以正一门三十六洞天丹道为首,各次第境界指引十分严密而完备。其次就是东华先生钟离权的九转金丹直指,也是相当不错的修行法门。”

    说到这里,杨济时和丁逸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钟吕传道集!”

    《钟吕传道集》中所载,乃是汉钟离和吕洞宾之间的一些对话和问论,也涵盖道家丹道的要旨,乃是道教奉为经典的一部丹经。而之所以想到这《钟吕传道集》还和一个传说有关,那就是相传正一门祖师正一真人的师父就是八仙中的汉钟离,而吕洞宾则是正一真人的八门化身之一,那么如果这传说是真的,那么正一门和东华门的丹道修行,应该能从中窥见端倪。当然了,传说固然是传说,最重要的是《钟吕传道集》中所载丹道修行非常完备,自成系统,除了万古丹经王的《参同契》和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悟真篇》之外,就得数这《钟吕传道集》了。

    说到这里,杨济时弯腰从抽屉里拿出一本线状古籍道:“真是巧了,我这里恰好就收藏着***光年间翻刻的《钟吕传道集》,你可要收好了,为这个我可花了不少的代价呢。”

    到底是不是巧了,这谁都说不好,说不定就是杨济时专门去收集的。拿在手中,丁逸只觉得这书有千斤重。

    第二天,杨济时就离开南湘去了北京,而丁逸则开始了他这一声第一次的坐堂的经历,每天除了定式坐诊看病之外,就是巩固自己现有修行境界。修行是急不得的,无论做什么都要根基稳固,这才能一步一个脚印向前,不至于出什么问题。很多人以为丁逸拿到钟吕传道集就会急不可耐的去学习,其实不然,巩固自己现有境界的修行是极其重要的。

    再说,那《钟吕传道集》毕竟不是真正的修行秘诀,只是对丹道修行次第的一个总概和介绍,缺少很多关键性的东西,对于丁逸来说其实只能算是一个参考而已。这些缺失的关键部位,就要依靠他自己的前世见知中的经验来弥补,而且还不敢保证这些经验是不是一定就有用。也正因为这样,才更加急不得。

    所以,直到杨济时走了之后的第十天,丁逸觉得自己境界已经彻底稳固之后,这才翻开了那本杨济时给他的古籍。翻开书的一瞬间,丁逸眼眶湿润了。因为那书上的很多地方都被杨济时做了标注,提醒他到底有什么地方要注意,什么地方可以借用等等,甚至还有很多自己在各次第的修行经验和心得。可见其中花了多少心思,实在难以言述。

    不过就在此时,忽然丁逸放在桌子上的手机响了,一看号码,丁逸怔了怔,心道:“怎么会是她?”

    你道是谁?正是近一年前,丁逸在鼎湖边上英雄救美的颜菲儿。颜菲儿事后并没有去见丁逸,而是给他留了个手机号,说是以后会去找他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丁逸的手机号一直没换。希望这颜菲儿真的会来找自己。而他却并没有拿到手机号就急吼吼地去联系人家,毕竟对方没有主动联系自己,就是不太方便,没必要去自讨没趣。挟恩图报更不是丁逸的性格,因此都快一年了,丁逸从没有联系过颜菲儿,连个短信都没发过。

    连忙接起来,丁逸道:“你终于给我打电话啦。”这句话其实丁逸在心底里盼了很久,只是没想到激动之下,居然张口就来。

    那边颜菲儿的声音有些憔悴:“对不起,我……”

    丁逸连忙打断:“没关系没关系,我没其他意思,就是有些激动而已,嘿嘿,激动而已。”

    颜菲儿道:“你没怪我就好了,嗯,丁逸,请问你最近有时间吗,我想找你聊聊。”

    丁逸哪儿能没时间,就算没时间挤也要挤出来:“有时间,有时间,什么时候,你说吧。”

    颜菲儿想了想:“三天后吧,我会去找你,到时候我们再约具体地方。”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