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重生农门小福妻 > 第76章 药价
    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顾锦里问木通:“木通叔,那四十三条蛇的具体价钱是多少?”

    那些活蛇是她跟秦三郎、罗慧娘兄妹、田小花兄妹一起抓的,卖到的钱要平分,得把价钱问清楚,回去好告诉他们。www.biquge001.com

    木通给她说了价钱。

    除了那三条胀颈蛇外,一条赤练蛇也卖到了三百文,其他的最高价钱是一百文,最便宜的只卖了八文钱,价钱相差甚大,主要看蛇的珍贵程度定价。他们那四十三条蛇,总共卖了二两八百钱。

    木通说完蛇的价钱,又把那些草药的价格给她说了。

    她所卖的植物药材中,刺红花最贵,吴老大夫给的是上等刺红花的价格,是二两银子一斤,可她的刺红花极少,只有一两七钱,不足二两,只得银三百十四文。

    然后是续断,可卖四百五十文一斤,她只有一竹筒,一斤左右,卖了四百五十文钱。

    再下来是川芎,这个可卖一百二十文一斤,她所卖的分量也不多,半斤不到,只得钱五十文。

    麻黄的量最多,有十三斤,可麻黄便宜,即使按照上等药材的价格算,也只能卖到七文钱一斤。

    不过,她二十八斤零一两的干药材,一共也卖了一两八百三十文钱,平均下来,每斤能有六十五文钱,算是很不错啦。

    顾锦里想要记住这些药材的价格,好决定种什么药材来卖,便问木通要了纸笔墨,坐在屋檐的廊下记着药材的价格。

    吴老大夫走到她旁边看了一会儿,摇头笑道:“你这字啊,咋写得缺胳膊少腿的?”

    他就说嘛,一个农家小姑娘,即使识字,也不可能真的把字认透,如今一看,果然如此,这写的很多都是错字。

    顾锦里抬头对吴老大夫笑道:“我哥哥也是这么说。不过不急,等再练几年,我一定能把字写对。”

    繁体字太难写,她要快速记住那些药材的价格,所以写的是简体字,快速方便。

    吴老大夫听到这话,点点头,背着手走开,去跟杜大夫、三爷爷说话。

    顾大山却觉得顾锦里写得很好,家里几个孩子都认字,可是他这辈子最骄傲的事儿。

    等顾锦里写完后,顾大山把卖药材得到的银钱还给她:“这些钱里有秦小哥他们的份,不好跟咱们家里的银钱放一起,你自己拿着吧。”

    顾锦里笑着接过银钱,保证道:“爹放心,我一定会藏好银钱,不让偷儿扒了去。”

    她把黄纸上的墨迹吹干后,折叠起来放好,起身把笔墨拿到前铺去还给木通:“谢谢木通叔。”

    又问他:“木通叔,你们这里有花椒、老艾吗?”

    “有。”木通问她:“你要买?”

    顾锦里点点头:“嗯,家里人一路逃荒,路上受了不少寒气,要买些回去泡脚,祛祛体内的寒气。”

    要不然,不用等到年老,他们一家子就要得风湿。

    还有顾锦绣,她已经到了嫁人的年纪,女子最是不能受寒,受了寒,积压在体内,以后很难受孕,这古代要是生不出孩子,可是要受大苦的。

    木通把她带到药柜前,对站在药柜里侧的药童道:“麦冬,这个小姑娘要买药,你招呼她。”

    又转头对顾锦里道:“你有什么要买的就跟麦冬说,他知道铺子里所有的药材。”

    木通很忙,说完这句就走开了。

    “小姑娘,你要买什么药,买多少?可有药方。”麦冬看着顾锦里问。

    顾锦里对着麦冬笑道:“没有药方,我要买两斤花椒、两斤老艾、半斤徐长卿。”

    徐长卿这味药材有点贵,她可不敢多买。

    麦冬把她说的药材名记在一张小黄纸上,等她说完后,亲自拿着小黄纸去给她抓药。

    少顷,递给她三包用黄纸包好的药材:“这包是花椒、这包是老艾、这包小的是徐长卿。一共是一百七十文。”

    花椒跟老艾便宜,徐长卿要一百六十文一斤,她要半斤是八十文。

    “谢谢。”顾锦里给了银钱,拿过三包药,不得不感慨,难怪古代病死的人多,这医疗条件差是一个,药贵也是一个,她手里这些药,可顶一个壮劳力小半个月的工钱。

    等她拎着药回到后院的时候,杜大夫他们已经在跟吴老大夫话别。

    杜大夫没银钱,吴老大夫提前给他支了两个月的工钱,把杜大夫感动得热泪盈眶,正在一个劲儿的跟吴老大夫道谢。

    吴老大夫摆摆手,道:“别说这些客气话,记得初十来上工,要是不放心你家的孙子孙女,可把他们带来,这后院给你们留了个房间,可以隔成两个小间,够你们祖孙三人住。”

    杜大夫正担心自己来镇上坐诊,无法看顾一双孙子孙女,吴老大夫这话可是解了他一大难题,又要感激,把吴老大夫吓得赶忙喊来木通,让木通把他们送出药铺。

    顾锦里一出药铺,跑到秦三郎面前,道:“秦小哥,咱们的蛇卖得不错,得了二两八百钱。”

    秦三郎听罢,笑了起来:“是个好价钱,咱们能分到不少。”特别是田家,这钱能减轻他们不少压力。

    杜大夫看了秦三郎一眼,又转头问三爷爷:“顾老哥,你们这是要去买年货?”

    三爷爷道:“是啊,这过年了,怎么都要买点,还要去置办些过日子的家伙什。”

    杜大夫道:“我也要去置办些东西,咱们一起吧。”

    杜大夫好不容易遇上家乡人,乡情正浓,不想太早跟他们分开。

    三爷爷自然是说好。

    几家人都没有什么御寒的衣物,脚上穿的更是草鞋,脚都冻得紫红紫红,所以要先去布庄,买些布料跟棉花,做鞋子跟棉衣棉被。

    布庄离药铺不远,在同一条主街上,走个半刻钟就到。

    如今快要过年,布庄里都是来买东西的人,三五成群的,很是热闹。

    可有不少人看见他们后,纷纷往旁边退开,窃窃私语着:“哟,看这模样,是分到咱们庆福镇的灾民吧。”

    “可不是,看他们那样,瘦得不成个人形,还有那衣服,破得跟乞丐似的。”

    “啧啧,连双鞋子都没有,这脚冻得都快成猪蹄儿了。”

    “哎,真是可怜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