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生小说 > 偷得浮生半日忙 > 第070章 万卷书万里路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正式的第二更,中午没有看书的书友,可以去第一卷最后看一下,有一个结束语和第二卷的简介,求支持,谢谢!)

    按照刚才和老板比比划划的连猜带蒙,司马估计这茶壶里的茶叶应该是本地产的野山茶,水肯定是山泉水,凑合在一起喝,口感居然很不错。http://www.kmwx.net/Book/0/1/

    除了茶的形状因为没有经过仔细的拣选比较难看之外,单论味道,似乎并不比“自家”茶楼里,那动辄成百上千的龙井云尖碧螺春之类的差许多。

    当然,茶这玩意儿可不是光凭良好的口感就能做的起来。现今流行的那些“名茶”,哪个不是挂着一身光鲜漂亮的“文化”符号,还要依靠着长时间持续投入的巨额营销费用才能支撑起来。

    司马很清楚自己的情况,基本上算是半拉子外国人。虽然东南亚,尤其是星、马两国,广义上属于华夏文化圈,但他之前在古文化方面的了解确实很欠缺。

    所以,即便他能把《茶经》背下来,可是基本属于有看没有懂。对于有着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茶文化”,依然算是外行中的外行,想从这个方面找到一条让自己的辖区普遍富裕起来的道路,恐怕比较难。

    司马觉得自己似乎已经有点进入“地方官”的角色了,喝杯茶都能让他浮想联翩,远没有了当初的洒脱,这算是当官的后遗症吗?

    正胡思乱想间,老板端着一个不锈钢的“盆”走出厨房。

    这让司马苦笑不得,看这个份量,老板该不会把刚才自己指的那条足有两三斤的腊肉全部给拾掇了吧?难道自己在别人眼里真的如此具备“吃货”的潜质?

    --------------

    不得不说,这一盆子充满乡野气息、看起来花花绿绿、油汪汪的腊肉,确实非常好吃。

    里面的小辣椒和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叶子,把腊肉自身带的肉香,最大限度的压榨和衬托了出来。看起来很油,但吃起来却丝毫不腻,令司马胃口大开,相比起来,另外一盘子本来也很香的黄瓜炒土鸡蛋,就被衬托的有些黯淡无光。

    司马一口气吃了两碗米饭,也只吃掉了盆子里的一小部分,这让他大感遗憾——显然,这玩意儿是没法打包的,就算能打包司马也不会调理。

    好在它的味道已经让司马彻底忘掉了老板那点小小的狡黠心思——这一盆由客人买单的菜,仅仅是剩下的部分就已经够他家两天的伙食了……

    买单出来重新上路,司马还在苦笑。这两盘(盆?)正宗土菜,如果搁到崇安,估计没有个2、300元无论如何都下不来。

    可是那位老板显然已经是尽可能的毛着胆子,叫出了一个他心目中的天价——100元,这可是让司马相当的不好意思,也让他重新对于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基层的老百姓的生存状态有了一个新的认知。

    这个老板显然是属于现在在网上比较热议的“留守老人”中的一员。

    这个名义上是饭店、其实是老板的家的地方,并没有看到太多年轻人和儿童用的东西,家里应该只有老人一人,或者顶多再加上个老伴。

    不过里里外外都还算干净,吃的用的似乎也不缺乏,感觉上这个老板平日的生活状态应该还算马马虎虎——所有的食材都是自家产的,后面的小山头有点土地,随便种点什么基本上温饱也就有了,养点子猪鸡鸭,偶尔还能弄到些山货泡点私家药酒喝一喝,再隔三差五的接待两桌象自己这样的过路客……

    从某种角度上讲,老人家的日子,也许比大城市的每天早出晚归兢兢业业的人们,更加健康也更加闲适。钱对于他们来说,用到的地方不是很多,所以连100元钱在他们心目中都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这也许就是华夏农民最传统、最普通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了,现代的商品经济看起来对于他们意义并不大。

    可是如果他们能一直保持着这种生存状态也就罢了,但他们的后辈呢?年轻人自然更加向往外边极其物质、但丰富多彩的花花世界,渴望走出大山。

    显然,自己父辈辛辛苦苦、甚至可以说是偷奸耍滑挣得的这100元,可能还不够他们的儿孙辈,在城里吃两次味道营养远不如自家土饭的肯德基……

    那么自己在网上看到的那个将要处于自己治下的、据说更加贫困的小山村,那里的百姓的生存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当然,司马也知道自己这么想,有些子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账毕竟不能完全这么算。

    每个人都应该有选择的机会,这里悠闲,但却没有机遇;外界竞争残酷,但却遍地机会,还能开阔眼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是人类推动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司马觉得,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也许并不仅仅局限于让自己的治下“脱贫致富”,重点更应该是尽力拉平“留守农村”与“走进城市”二者之间,在生存质量上的差异,给予每个人一个相对平等的选择机会——你可以选择走出去迎接挑战,用承担更大风险的方式,去争取更大的成功;也可以留下来过一种和外界生活质量基本等同,但更闲适的日子。

    ----------------

    偶然在路上吃的一顿饭,让司马多了很多感悟。

    这让他想起了另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读的书已经足够多,过目不忘的本事,更是让他每一本书都不会白读。

    可是仅仅从崇安出来不到一天,他就发现,从文字里得来的知识,永远不能弥补真正走到天地之间,亲眼看到的东西。

    他没有再急着赶路,先是在石门市的山水之间和市井里盘桓了数日,这里的民风、习俗、特产等都和丹芦多少有些类似之处,在这个和自己毫无利益相干的地方,他认为自己可能体味到更多的东西。

    不过略微让司马有些遗憾的是,作为一个热门旅游景区,在常年和形形**的游客打交道的过程中,石门的老百姓,早就距离“淳朴”二字十万八千里,练就了一身的“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本事。

    面对外乡人,他们只会把你当成纯粹的交易对象,想从他们口中得到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显然相当困难。往往是司马费半天功夫,得来的却是一大堆不得要领的资讯。

    如果一定要说收获,那就是司马现在已经能说一口算不上正宗,但也相当不错的石门本地话。

    马上就要到五一了,石门市的旅行团渐渐多了起来,到处都是操着外地口音的游客,司马不打算再凑这个热闹,收拾好简单的行装,踏上了最后的一段旅程。

    从石门到丹芦县城,还有100多公里。看似不远,可是除了最开始的几十公里省道路况还算过得去,再往后就是纯粹在山间盘绕的乡村公路。

    如果单纯从路况上讲,司马在东印确实见识过更差的,但那好歹是平地上的路,顶多泥泞一些,不会有啥危险,可这样坑坑洼洼的山间公路,还是司马头一次面对。

    山路很窄,勉强能容纳两辆货车对进,甚至有些地方连会车都有些困难。一边是高耸的笔直山崖,另一边则是数十上百米深的陡坡,偶尔旁边的山顶还会滚几个小石子下来。

    路上来往的车数量虽然不多,但不论是装的满满当当的大货车,还是破破烂烂的长途公交,却几乎都无视这些个让司马心惊胆战的可怕路况,蹦蹦跳跳的开的极其欢实。

    目睹这一切的司马,脑子里不由得弹出了一句话“哥开的不是车,是命”……

    路上的景色一如既往的美丽,甚至有些地方,丝毫不亚于石门那些有名的旅游景点。可司马却知道,除了极少数“用生命在旅行”的极端驴友,这里永远不可能有成规模的旅行者。

    石门只可能有一个,哪怕这里距离石门只有几十公里,但这里美丽的青山绿水,也永远不具备经济价值……

    ----------

    再次把一座高逾千米的大山抛在身后,看着前方盆地里的小村庄。司马长出了一口气,他虽然也曾在枪林弹雨里颠来跑去,可是这次行车经历,才是自己这一辈子所面临过的最没有底气的一次行程。

    小命不完全在自己掌控之中的感觉,实在太差了,路上来来往往的任何一辆车,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一个失控将自己顶下悬崖。

    现在已经进了w省的省界,距离丹芦县城只剩下十几公里,地图显示这里属于丹芦县候官乡的辖区。

    远方出现了一座宁静的小村庄,夕阳照耀下,田间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在田边开始泛红的云彩和黝黑的大山背景映衬之下,非常的漂亮。司马把车停在路边,拎着单反走下车来,准备照几张照片。

    当司马刚刚将一副美景抓进相机的取景框,正要按下快门时,突然从远方传来的两声清脆枪声,瞬间撕破了周围令人陶醉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