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凡人的篡清之路 > 《》第五卷 叱咤亚欧 第4章 乡老资政
    <font color=red>笔趣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www.<font color=red>biquge001</font>.com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第4章 乡老资政

    贵福哥接下来的话更让王闿运震撼,只见这位少年君主继续说道:

    “为了监督律法实施,制衡首相的权力,孤今后还将建立中央三院制度;三院者,即国家护法院、国家科学院,帝都元老院。www.kmwx.net

    国家护法院职责为依法护民,将设三百法老,穿黑色长袍。

    选举耿直的退伍老兵、退休的司法官吏、德高望重的绅老义士组成五人一组的护法团,替孤巡游全国各地,探访民间疾苦,专管不法之事,孤还将赐他们鸠首杖,各级行政官员无论品级多高,见杖即跪,行子侄礼,法老有权持杖责打违法官吏,受责官员不得逃跑。

    国家科学院为社会各界的科技精英组成,定额为三到五百人。

    非有重大发明创造及卓越贡献者不得入选,他们将终生享受国家津贴,穿绯色锦袍,佩戴勋章绶带,尊称为国士,荣耀无比,出行时文武百官见了都要避道致敬,不得怠慢无礼。

    帝都元老院则由退休官员、功臣元勋组成,名额不定,任职终身,非有造福社稷,开疆拓土之丰功伟绩者不得入选。

    国家元老们将身着紫袍,持鹤首杖,位极超品,君王见了要待之以国师之礼,全体国民更要尊崇敬仰,礼拜迎送,这些英雄元老们生前声名四海流传,身后将千年配飨。

    而元老院的职责就是维护宪法,监督内阁施政,并且有权弹劾首相,而首相受到弹劾,就要召开三院听证会,投票表决意见,并由君主作出仲裁。

    但如果一月之内,连续三次受到弹劾,首相就得引咎辞职,并由国君重新任命首相,重组内阁···

    贵福哥侃侃而谈,然而他却刻意没有提到军队改革,因为这要循序渐进,急不得的。

    目前太平军中,兵归将有的现象很普遍,各领兵大佬们都很强势,不过贵福哥已经把军校建立起来,今后将逐步推行职业士官制度,非军校毕业生不得担任军官,这样太平军才会逐渐正规化,统一化,国家化,成为真正的国家武装,民族武力。

    不过就这些已经让王闿运很震惊了,至此他才明白贵福哥为何如此痛快的甩手放权,因为他不但确定了一个五相制衡共治的政权体系,而且还着手扶持一个权利监督阶层,从此君王不早朝——这家伙真就可以夜夜笙歌艳舞,不用勤政了耶!

    “殿下英明,臣受教了。”

    王闿运感慨万千,唏嘘磋叹着告退了,其实他还对贵福哥的一项政策发令有疑虑,不过他自觉万万及不上这个‘天生英明’的幼主殿下,决定缄默藏拙,不再提出反对意见了。

    这个政策就是贵福哥不久前颁布的‘太平军光荣退役安置发令’及‘乡村自治法令’。

    原来经汇总统计后,贵福哥发现太平军已发展到两百三十余万的规模,其中有战斗力的不过四十余万,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随军眷属。

    一支如此庞大的队伍,不事生产只管吃饭,任谁也得吃穷吃空啊,所以裁汰老弱,精简开支就成了当务之急。

    所以贵福哥先就出台了‘太平军光荣退役安置法令’,条例规定,凡是未满十八,年过四十的太平军,以及伤残、体弱,疾病缠身的老兵都要退役,安置到地方上去。

    安置发令待遇很优厚,手脚健全的退役老兵被分散到各府各县作治安小吏,享受国家公务员俸禄,若是读书识字,会授给更大的官职,从治安队长逐步升迁直至一县治安长官。

    而伤残士兵和年过五十的老兵,则由政府安置到各乡下村镇,赐给牲畜、房屋、耕地,归属当地乡村集体供养,并由政府授勋,尊称为长老。

    这些长老在乡村里地位尊崇,见官可以不跪,并且有权召开乡老会,集体决议本村的大事小情,维护本村百姓利益,监督当地的行政官员,即所说的分产到户,乡村自治。

    这些政策不算是发明创新,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西汉初年,西汉政府奉行老子无为而治的国策,采用“乡老治政”的方略,让百姓自己管理自己。

    不过在西汉时期,那些都是乡老是年过七十的长者。西汉朝廷赐予这些长者鸠首杖,遇到官员有不法行为,乡老可以用这柄皇帝所赐的鸠首杖责打官员。官员还不能躲避,必须“挺而受之”,也就是原地不动,站着挨揍。

    贵福哥设立‘护法院’,又推行乡村自治政策,颇有恢复古风之举,不过太平军的退役士卒普遍没到五十,算是干劲十足的政策执行者。

    这些乡村长老是官而又不是官,他们没有司法权,不能审理犯人,定罪杀人;他们也没有军权,不能组织什么私人武装;他们甚至没有任何行政权,行政权掌握在太平军政府任命的各级地方官员手里。

    可是,乡村长老们却有议政权,事关他们所在乡村的大小事宜,必须经过村里长老们点头同意,地方官才能实行,这就有效防止了官员任意侵占百姓利益的事情。

    所以说,这些村老也是算是有爵位的,类似西汉初年一样,这些村老有个相当于秦代“上造”的爵位,放在唐宋时期,这一级爵位称之为“士”。这些长老也被称为“士员”,或者指其爵称之谓“爵士”,欧洲则有一个更现代的称呼‘绅士’。

    所以乡村自治这种基层行政模式,就是让乡民自己管理自己,如果百姓们生活在这种古朴宽松的生活坏境里,想必非常满意,至少没有太多的苛捐杂税,没有太多的剥削压迫。

    如此一来,这些退伍军人就成为太平军最基本的民间统治力量,依靠这些散布在全国各乡村的无数乡村长老,太平天国就把各地民心紧紧地掌握在手里,其统治地位就日益牢固,不会被轻易动摇。

    而王闿运本来是来提意见,强烈反对乡村自治这项政策的;

    因为他的理论基础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套儒家专治学说,自从“独尊儒术”起,“乡老治政”就成了一种违反“君臣纲常”的大毒草。

    老百姓,算什么东西,竟敢殴打皇帝任命的官员,那些官员贪污怎么了,贪污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愉快了那些腐败官员,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嘛!

    儒家学说强调的就是和谐社会,大家都遵守封建秩序,上位者快快乐乐的挥霍享受,下层百姓任劳任怨的奉献供奉,老百姓如果都敢任意殴打政府官员那还了得!礼制崩溃,国将不国啊!

    “上下尊卑”还要不要维持,“三纲五常”还能不能遵守,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的组织观念还要不要了?所以说殴打官员就是反政府,就是要造反啊!

    然而王闿运最终没有提这个意见,因为他知道提了也没用,贵福哥不会听他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半路加入太平天国的民族解放事业的,论资格摆功劳,可以说远非那班太平军老臣子可比,但看这次贵福哥册封五相三参,自己满心指望的‘学相’都没捞到,就足矣说明很多问题了;

    在他看来,目前太平军是以驱除鞑虏,抵抗外国侵略来号召民众起来斗争的,因此恢复汉统,提倡民族解放等政策都是争取民心所必须的,这种乡村自治不但能巩固政权,聚拢人心,而且也为太平军节省了大笔的行政军费,更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集中军力进行解放事业。

    提到省钱,真给王闿运说着了,贵福哥大举裁减军队,颁布乡村自治法令,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省钱,不过光‘节流’也不行,当务之急还是要‘开源’才行,战争是头吞金猛兽,太平军‘圣库’里快没钱了耶!

    贵福哥乐观的预计,英法俄三国列强估计是被自己的三板斧抡懵了,要大规模的再次派军侵华,至少还得大半年时间,而这一段时间里,就是自己争取到的扩军备战时间,不消说~~还得加大进口军火及军工设备,也就说自己还得不择手段搂钱哪。

    要说贵福哥从来就没什么道德底线,馊主意还真有几个,不过他现在贵为天国幼主,马上就要君临天下,怎么也要顾忌一下光辉灿烂的伟人形象不是,也就是说要找个背黑锅的代理人,还得是甘心情愿的自己人。

    贵福哥眼珠一转,就有了合适人选,于是召来一个随身女官,吩咐道;

    “差人去后宫探视一下,看那杨待诏身子怎样,能走动不···嗯?别这样望我,不知道哪个杨待诏?就是经常被孤绑起来临幸的那个杨寡妇,老爹是洋人大买办,嫁给被打死的洋鬼子的那个,她不是怀孕六七个月了么,去问问她身子还能走动不,孤想请他父亲进宫吃顿饭,顺便让他们父女团聚一下。”

    “遵旨,奴婢这就去问。”

    功夫不大,那名女官就回来禀告道;“殿下,杨待诏回复说,她身体还可以走动,就是有时胎动的厉害,可能是前些日子您临幸时,压迫得有些重了···所以着奴婢去找女医官汪清开些安胎药。”

    “嗯,一会差人去办吧,汪医官也快生了吧,但愿这第二胎给孤生个儿子,好儿不嫌多啊。”

    贵福哥点着头又下令道;“来人啊,拟旨,宣爱国义商杨坊进宫,偏殿赐宴,孤亲自作陪。”

    汉奸大买办杨坊转眼成了爱国义商,不用说,他这是献女之功,攀附有术啊。

    当天晚上,洋行大买办杨坊遵诏进宫,探视身怀六甲的爱女,幼主贵福哥携‘爱妃’杨睿莹在偏殿相迎,自然是莺歌燕舞,盛宴款待。

    杨坊满面欢颜,显得十分欣慰愉快,尽管看到女儿杨睿莹神情凄苦、面容憔悴,一言不发,如丧考妣···呃,但这并不影响卖女求荣的无良老爹心情,老丈人杨坊是无动于衷啊,若无其事的与幼主贤婿把酒言欢,畅谈风花雪月啊。

    从狼心狗肺,寡廉鲜耻的程度来说,这一老一小俩奸人倒是挺合适做翁婿的,两人都各怀心思,想着如何利益交换,狼狈为奸罢了。

    酒过三巡后,果然戏肉来了,贵福哥头一句话就让杨坊眼冒金光;

    “···孤今日邀岳丈大人饮宴,乃是要着岳丈大人办件大事~~具体点说么,就是筹建一个亚洲储备银行,行使我华夏铸币之权;这头一批所铸的银元嘛,也毋须太多,就先铸三亿元吧。”

    本书源自看书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