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正文 第1051章 闻喜与期集
    笔趣阁最新域名:www.biquge85.com ,请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

    第1051章 闻喜与期集

    小梁太后的惊慌,很快就吓到了被她抱在怀中的西夏国主乾顺。www.luanhen.com

    这个今年还不满六岁的国主,哇的一声,就哭了起来。

    辽使听着帷幕内传来的小儿哭声,也止住笑容——辽人,还是很讲体面的。

    “外臣失礼,乞国主恕罪!”他微微躬身:“只是,我主旨意,不可更改!”

    “还愿王太后、国主以及诸公三思!”

    “请尽快给我国答复!”

    “不然……哼哼!”

    说完,这位使者就在满殿西夏文武大臣贵族的怒目注视下,昂首而去。

    ……

    望着辽使远去的背影,抱着被吓哭的儿子。

    小梁太后也是留下眼泪,抽泣着对着殿中的大臣说道:“吾虽是妇人,但自幼蒙先恭肃章献皇后(大梁太后)抚养、教导,知我大白高国,所以屹立于当世,所赖者,未武勇而已!”

    “今北使跋扈,国体受辱,兀卒受惊!”

    “吾意下诏,大发全国十二监军司之兵马,与北虏、南蛮决一死战!”

    说着,她就站起身来,看向殿中的文武权贵:“未知诸位大臣、宗亲,可愿随我出战?”

    殿中的西夏文武大臣、贵族,被小梁太后决然的语气吓坏了。

    嵬名家如今掌权的宗亲,镇夷郡王嵬名令公立刻就出列拜道:“太后息怒!”

    “万不可因怒而兴兵啊!”

    “是啊!是啊!”其他嵬名家的宗王纷纷点头。

    有汉人文臣拜道:“娘娘,我大白高国,近年来,天灾连连,国中百姓困苦,诸部牲畜大损……恐怕没有余力,再发十二监军司之兵……”

    这话一出,顿时就捅开了马蜂窝。

    无数人纷纷开始诉苦。

    “娘娘……即使如今府库钱粮充足,怕也难发十二监军司之兵……”

    “国相、西凉郡王、凉州大都督所领之右厢诸监军司以及瓜、沙两监军司,恐怕不会奉诏!”

    自三年前,西夏与青唐吐蕃联军南侵却大败而归后。

    梁乙逋就再也没有回过兴庆府了。

    他先是在天都山,与右厢诸监军司的豪族们盟誓。

    然后移师西凉府(凉州),自号西凉府留守、西凉大都督、右厢统制。

    毫不客气的将右厢诸监军司,尽皆纳入掌控,在去年更派兵控制了夷州府(西夏五府之一,治所在甘州,为河西走廊的西夏诸州中枢)。

    虽然表面上,还顺服着兴庆府,尊兀卒为君。

    但实际却是听调不听宣,对兴庆府的旨意,选择性的遵守。

    其麾下的各部,也基本都只听梁乙逋的号令。

    而小梁太后和兴庆府的嵬名氏宗亲,对此毫无办法。

    只能是选择承认了对方自号的‘西凉府留守’,下诏敕封,允许其开府,拜为西凉大都督,授予其统管西厢诸监军司的大权。

    今年更是捏着鼻子,加封他为西凉郡王,拜右厢统制官,以稳住梁乙逋。

    俨然已是一个藩镇!

    而且,是一个拥兵数万,治下人口百万的强大藩镇!

    “娘娘……即使国相愿听诏命……十二监军司的兵马,怕也发动不了……”就连小梁太后的政治盟友,禹藏花麻也出列说道:“自去年,名曰‘阿尔斯兰’(塞尔柱帝国马立克沙一世苏丹)的突厥可汗,兴兵东征,大破诸国,兵临西黑汗以来,丝路已完全断绝,国库收入锐减……国家已无犒赏三军之钱粮……”

    自元昊征服瓜、沙二州,打通河西走廊以来。

    丝路贸易的利润,就是西夏这个政权的财政来源。

    过去数十年,西夏屡次破坏和议南侵的动力,除了卖盐外,就是为了增加边境榷市。

    好把卖盐的收入,拿去换了丝绸、茶叶等高附加商品。

    然后在河西加个三五倍的价钱,卖给西域的胡商。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党项人所建立的西夏,其实是一个武装商团。

    其国家财政收入的大头,来自于丝路贸易的利润。

    嗯……

    唃厮啰的青唐吐蕃政权,也是一样。

    所以,西夏和青唐吐蕃之间的矛盾才会这么大。

    亦是唃厮啰、瞎征,死都要和西夏斗到底的原因——同行是冤家!

    不做掉友商,独吞利润,怎么睡得着?

    同样的道理,西夏自元昊以来,只要有机会就要去打青唐城!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绝不气馁!

    听着众人的话,小梁太后叹了口气:“先帝啊!”

    “吾不能守基业,保社稷……”

    说着,就哭了起来。

    怀中的小皇帝乾顺,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见母亲哭,他立刻跟着大哭起来。

    殿上群臣,连忙纷纷劝谏。

    请求小梁太后,为了国家社稷,为了大白高国的基业‘暂忍屈辱’,与北使好好谈谈。

    更有人建议,立刻遣信使去南朝,让在南朝的田怀荣去面见南朝皇帝,晓以利害,请求南朝不要与北朝皇帝狼狈为奸。

    甚至可以威胁南朝——假若陛下咄咄逼人,我国将宁死不屈——举国降大辽!

    这是西夏的杀手锏。

    面对宋辽两国任意一国的倾国来攻时,就会作为底牌,去恫吓对方——你别打了!

    再打,我就投大宋(大辽)。

    自立国以来,这张底牌只被启用过一次——景宗(元昊)驾崩后,辽主耶律宗真趁西夏国丧兴师来伐。

    西夏立刻遣使朝觐汴京,成功的说服南朝的仁宗皇帝,同意增开榷市,售卖粮食与铁器。

    小梁太后对这些建议,一一采纳。

    因为,她本来就没打算真的和宋辽死磕!

    她之所以表现的那么激进,只有一个原因——她不想背卖国的锅!

    不然的话,无论是国中贵族,还是她的哥哥梁乙逋,就都有机会,在事后拿着这个事情当把柄攻击她,甚至逼她下台!

    但,若事情是国中大臣、贵族,逼着她做的。

    而且,她事先已经申明了主战的立场。

    那就没有人能把锅扣到她头上了!

    不得不说,小梁太后虽然年轻,但到底是老太后一手调教出来的。

    政斗的水平,并不算太差!

    ……

    汴京皇城,集英殿。

    刑恕与两位宰相,已奉诏入殿。

    见了赵煦,行了君臣之礼,三位大臣就各自坐了下来。

    赵煦简单的讲耶律琚之前来见的事情介绍了一下。

    左相吕公著立刻就笑了起来,道:“陛下,此北虏之计也!”

    “老臣若所料不差,此刻,该有一位北虏使臣,在那西贼宫中,在西贼君臣面前,恫吓讹诈……”

    “且十之八九,西贼君臣必然屈服!”

    赵煦看向吕公著,问道:“相公怎知?”

    吕公著低下头去:“回禀陛下,此策北虏昔年常用于我朝!”

    “庆历增币如此……熙宁割地亦如此……”

    吕公著的脑海中,闪过了辽使刘六符与萧禧的身影。

    这两个人,靠着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的从大宋这里,挖肉而去。

    此乃奇耻大辱!

    即使是他,每每想起,总是痛彻心扉!

    奈何,国力不济,奈何武备不精……

    只能是为了天下苍生,且忍之!

    如今,辽使在御前,口口声声,宋辽联兵,共灭西夏?

    吕公著立刻就想起了这些往事。

    这味太熟了!

    容不得他想不起来!

    只不过,如今的局势,已经颠倒了过来。

    北虏不再来大宋讹诈,反而跑去打西贼的秋风。

    这让吕公著内心,一时五味陈杂,不知是该开心,还是该庆幸?

    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北虏不再将大宋视作鱼肉。

    宋辽关系,似乎也变得平等起来。

    至少,北虏现在来大宋采购商货,是拿着真金白银买单的。

    赵煦却已看向了蒲宗孟:“右相怎么看?”

    蒲宗孟的国际视野,还是差了一些,他闻言只是诺诺道:“回禀陛下,军国之事,臣不如左相!”

    赵煦点点头。

    蒲宗孟这个人缺点虽然很多,但优点同样突出——不懂的事情,他是真的肯承认不懂,也不会不懂装懂,非要插手。

    当然,他最大的优点还是——听话!

    赵煦叫他干啥就干啥!

    这就够了!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看向刑恕:“刑学士有什么看法?”

    刑恕拱手,没有直接回答赵煦的问题,说道:“请陛下给臣两日时间!”

    “待臣仔细的打探一番西贼与北虏的虚实!”

    “嗯!”赵煦点头,然后道:“若无其他事情,就这样吧!”

    这个时候,左相吕公著说道:“陛下,臣有一事,乞陛下圣裁……”

    “嗯?”

    “臣斗胆,乞陛下下诏,明闻喜宴之日期!”

    所谓闻喜宴,就是琼林宴。

    最初是唐代进士们,自发的组织起来,庆祝登科的酒宴。

    因为这些进士通常都选择在唐长安城东南的曲江举行宴会,所以又有曲江宴的雅称。

    而这个宴会,正式有官府参与,还是后唐的事情——后唐天成二年,诏赐新及第进士钱四百贯,以为闻喜宴之费。

    到了后周年间,这个新科进士的活动,才由朝廷举行。

    举行地点,也放到了皇家寺庙。

    大宋建国后,于太宗太平兴国八年,正式改到琼林苑,从此成为定制。

    故此也叫琼林宴。

    老实说,赵煦对这种宴会,不太感冒。

    因为,参与者实在太多了!

    不止新科正奏名进士,都可以参加。

    特奏名进士也能!

    理论上武举进士、算学进士、律学进士等也能参与。

    这就是一千多号人了。

    再加上文武百官,宗亲勋贵们……

    直接奔两千人去了!

    赵煦只是想想,都有些头大!

    关键,琼林宴还是烧钱的大户!

    每办一次,光是酒肉、蔬果就得花好几万贯。

    更不提安保、园林布景以及随同出宫的禁军等开支了。

    所以,自科举放榜唱名传胪仪式后,赵煦迟迟没有下诏确定琼林宴的举办日期。

    这就让很多人焦急了起来。

    特别是特奏名进士们,他们就等着朝廷公布琼林宴的日子,然后狠狠吃一顿赵官家,在赵官家的私人园林里好好游玩一番,然后回乡。

    对这些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一次,能沾赵官家便宜,能到皇家园林里游玩的机会。

    所以这些人就把压力,传到了都堂。

    吕公著身为左相,首当其冲。

    赵煦也是叹了口气,知道是躲不过去了,便问道:“左相,国朝之制,闻喜宴一般是什么时候举行为佳?”

    “一般在月末或月初……”

    “好吧!”

    “就命有司,在下月初选个良辰吉日!”

    “唯!”

    “对了!”赵煦忽然想了起来:“今年新科进士的期集局选在何处?”

    吕公著答道:“奏知陛下,今年期集,依旧在太平兴国寺东藏书局!”

    赵煦砸吧了一嘴巴和吕公著打趣道:“太平兴国寺的大和尚们,可还真是佛法深厚,缘法甚深啊!”

    吕公著闻言,笑了笑,问道:“官家,可要臣派人去招呼一声?”

    他听出来,这位官家话里的调侃和戏虐。

    吕公著当然知道,期集局里的猫腻——每次科举后的期集活动,一般都会延续到新科进士们授官、注阙前。

    在此期间,一般期集局的一切开销与用度,都是礼部买单。

    仅仅是这一点,承包期集的团司以及期集活动所在的寺庙,就能从中赚到巨大的好处!

    更何况,因为科举扩招的缘故,所以,并不是每一个新科进士,都可以参与期集,从而在本科的同年小录上留名。

    同时,也并非每一个参与期集的进士,都可以在期集所任职。

    不能参加期集,就不能在同年小录上留名,就等于白考了科举——没有人脉,仕途艰辛!

    而参加了期集,却不能在期集局任职的话,就等于没有参加期集——你不多跑,不社交,多交朋友,谁知道你谁啊?

    于是,承包期集的团司,还有期集举办地的地头蛇们,就都有了寻租空间。

    他们上跳下蹿,穿针引线,忙得不亦乐乎,也赚的盘满钵满。

    这其中的猫腻之多,外人不足道也!

    吕公著对赵煦能知道期集的猫腻并不意外——毕竟,他可是很清楚,如今探事司的能耐的。

    期集所混进十几个探事司逻卒,不是什么稀奇事。

    所以,他下意识的就以为,赵煦对期集所内的龃龉有些不满。

    但赵煦却只是摇摇头,笑道:“不必了!”

    “大和尚也不容易!”

    太平兴国寺,过去可是有个全汴京城最赚钱的质库的——但,赵煦一声令下后,第一个响应朝廷号召,将质库拿出来与抵当库合并的就是太平兴国寺。

    人家这么听话,自然得给好处。

    更何况……

    这期集局可是一个最好的观察窗口。

    每天,在期集局里都能看到,那些新科进士们的种种形态。

    这可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可能以后再也没有这么好的观察窗口了——谁贪谁奸,谁有能力,谁是废物。

    期集局中虽不能尽知,但最起码可以筛选出最强和最不要脸的。

    (本章完)

    <!-- 翻页上aD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