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永久域名:www.biquge001.com ,请大家牢记本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忽必烈在这个时间点,把释放文天祥的信号放出去,其实是有另一番算计的。www.biquge001.com
  原因是,他对东瀛势在必得。
  表面上看,攻打东瀛与释放文天祥似乎没有什么联系,是完全不搭边的两件事。
  可只有忽必烈自己知道,这两件事关联很大。
  说简单点,忽必烈缺钱了。
  在中原地区以及周边小国用兵,和蒙古帝国时期完全是两回事。
  在成吉思汗和蒙哥汗时代,蒙古全民皆兵,大汗一声令下,各部齐上。
  只要带上武器和战马,走到哪抢到哪,就地补给,来去如风。
  战争的成本很低,甚至只要有仗打,就不会亏本。
  但是,入主中原之后的局面却完全变了。
  频繁的攻城战,长时间的拉锯战,使得蒙古神军没办法像在西亚和草原那般靠打赢来补给。
  别的不说,襄樊前后打了三次,最后一次打了六年。重庆更是拉扯了三十多年。
  这使得忽必烈不得不改变政策,学汉人一样,屯田积粮,重视财政,以备战争之用。
  赚钱的买卖开始变成了赔钱的买卖,至少在征服某地之前,是看不到回报的。
  这就像个无底洞,忽必烈即使是文武双全,也做不到连财税都亲力亲为。
  所以,他重用阿合马、桑哥这些善于理财的色目人。
  但是,钱是还不够。
  忽必烈真的没想到,攻打一个小小的东瀛三岛居然比攻打南朝更加的耗财耗力。
  远渡汪洋,粮道甚远,这其中的耗费让他头疼。
  而且,为了一举拿下东瀛,也为了将来追击残宋余孽,他必需要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水军。
  这玩意更烧钱,元朝几乎负担不起。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开源节流,尽快增加税收,便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
  目前,大元的主要财政收入还是来自北方。
  继承于金国的甘陕、河南、河北和燕赵、东山等地,经过几十年的深耕广植,已经完全掌控。
  但是,由于要防范窝阔台汗国和金帐汗国,投入甚大。
  加之南方新占,叛民不断,难以恢复生产,也需要北方支援。
  如今的财税勉强维持现状自然没问题,但要渡海作战,却是彻底透支了北方的国力。
  忽必烈自然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必需尽快平定南方民心,成为大元另一座钱库。
  事实上,忽必烈为些早已经做出了诸多努力,包括派遣国相阿合马南下亲治,还有极为宽松的对民政主。包括中统钞,也就是不惜血本的,兑换旧宋的十八界会子。
  要知道,随着赵宋的渐渐覆亡,宋朝发行的十八界会子,已经和废纸无异!!!百贯钞顶不上一贯钱。最甚之时,百五会钞只抵一贯。而中统钞因为有各地的准平库银支撑,价值稳定。
  官定三贯中统钞兑一贯铜钱的汇率始终坚挺!
  可是忽必烈为了赢得南方百姓的拥戴,诏令南方,三贯会钞,可换一贯中统。让百姓手里的会子,不至于一文不值,更不至于倾家荡产。
  可谓是做足的功夫。
  但是没用!!即使忽必烈如此善待南人,还是民叛四起,就好像对赵宋无比衷心一般....
  为此忽必烈头发都急白了。只能祭出在南方有着超然地位的文天祥....
  放了他,可以彰显忽必烈的仁慈,安抚民意。
  杀了他,也可以威临四方,震慑宵小。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放或杀,哪一个对忽必烈更有好处?
  对于此事,朝中议论纷纷,各持已见。让忽必烈也是犹豫不绝....
  没办法,只等阿合马回京,听听他的意见。
  这一日,忽必烈于大宁宫中,正批阅奏报。而上本之人,正是在高丽主持攻倭军务的张弘范。
  上面除了禀报了三军务战的进度,另一件事就是.....要钱!要粮!要人!
  看的忽必烈眉头不展!又想起文天祥这事儿来了。
  若有所思,便传阿丹入见,“去通传叶李、王积翁、留梦炎、赵与芮觐见....”
  阿丹一听,连连称喏,可是转头一想.....多了句嘴:“平原郡公也要通传吗?”
  忽必烈眉头一紧,平原郡公便是赵与芮。“怎么....他来不了?”
  阿丹苦笑,“来是能来,只是要废些工夫....平原郡公一早就被宁国侯约出城夏游去了。”
  “嗯?”忽必烈一愣,觉得事有蹊跷,要知道,赵与芮便是恩阳侯赵孟禧的父亲,两人刚打完架,怎么就约到一块儿去了?
  阿丹看出忽必烈的疑虑,“这事儿也是有趣,一早宁国侯到赵与芮那里拜访,赵与芮见赵维去了,想从中调和他与赵孟禧的关系,就约了宁国侯同游,二人便一起出去了。”
  “哦....”忽必烈听了个大概,可还是不解,“这个赵维,跑赵与芮那里拜访什么?”
  “嗨!!陛下不知,陛下让奴婢传话让他老实些,可那小子只当是耳边风,消停了一天,第二天就跑出去挨家上门拉关系。只要是大都城里姓赵的旧亲,他都逛便啦!!”
  “平原郡公那里,倒还是去的晚了呢!”
  “呵呵....”阿丹这算是添油加醋,可是忽必烈却笑了,说出一句,“这小子看来,也非一无是处嘛....”
  阿丹一听,什么情况?怎么还夸上了呢?
  急声又道:“陛下可别夸那混人,到处说咱们朝廷的坏话,我看他图谋不轨,当防上一防。”
  “哦?他说什么?”
  阿丹想了想,“人家问他在南边呆的好好的,为什么跟大都来。”
  “结果那小子居然说南方活不下去了,只能来大都享福?”
  “!!!”这句话一下点中了忽必烈的死穴,神情一紧!“什么活不下去了?说详细些!!”
  阿碟吓了一跳,不敢怠慢,把从眼线那里得来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复述给忽必烈。
  忽必烈听罢,陷入沉思,久久出神。
  其间还喃喃自语,“当真像他说的?”
  为君者全知下天,为君者也可以瞎到什么也看不见。从一个混人吲里对南方的描述且不论真假....
  忽必烈想到另外一件事!!
  下意识,翻找御案上的一摞奏报...
  没一会儿,就把一份早就被他搁置不理的奏章拿在手中....
  那是史天泽之子,史权回京时递上来的一份密报。
  其中告发湖广王相阿里海牙,私没官奴、良人占为已有,数目庞大触目惊心。
  起初,忽必烈并没有多在意。阿里海牙是他的爱将,在攻南军务上功劳甚多,私藏几个家奴,在忽必烈看来根本就不算事!!
  要知道,这些跟着他的老将,早年间抢贯了,到了南方有圣意约束,不让他们抢,肯定都不习惯。
  忽必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算是瑕不掩瑜。
  所以,史权的这份密报,忽必烈一直压着,就没打算处理。
  可是......赵维的那些话,却让他不得不重视起来。
  看来阿里海牙藏的私奴,不是一点点啊....
  ....
  。